牙齒疼痛主要與胃經郁火和腎陰不足有關,風邪外襲經絡郁于陽明而化火,火邪循經上炎而發。艾灸治牙痛,每一次取2~3穴,針對于不同的癥狀根據主穴配相應的副穴,清熱祛風消炎止痛。
功效】祛風散寒,解表清肺,防止外邪傳里。
【功效】止痛。
【功效】通絡鎮痛。
4、灸內庭穴
【取穴方法】坐落于腳背在足部第2趾與第3趾的接合處,左右各半
【施灸方法】溫和灸。手執點燃的艾條,對準穴位,距皮膚1.5~3厘米,以感到施灸處溫熱、舒適為度
施灸時間】牙痛時灸,每一次灸10~20分鐘
【功效】鎮驚安神。
5、灸風池穴
【取穴方法】坐落于頸部風池穴后方,在耳后部位會碰到骨頭凸出的部位,越過此凸出的部位,大約是在靠近發際凹陷處的下方,左右各半。
【施灸方法】溫和灸。被施灸者取坐位,施灸者手執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,距皮膚1.5-3厘米,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、舒適為度
【施灸時間】牙痛時灸,每一次灸10~20分鐘
【功效】通經活絡止痛。
6、灸腎俞穴脾俞穴關元穴大腸俞穴
【取穴方法】腎俞穴位于腰部,第2腰椎下方兩旁約比大拇指稍寬的位置,左右各半。脾俞穴坐落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2橫指處,左右各半。關元穴位于肚臍下方4橫指寬的地方。大腸俞穴坐落于腰部距離第4腰椎兩側約比大拇指稍寬的地方,左右各半。
【施灸方法】溫和灸。對腎俞穴、脾俞穴、大腸俞穴施灸時,被施灸者俯臥,施灸者站于一旁,手執點燃的艾條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,距離皮膚3厘米,平行往復左右方向或反復旋轉施灸。對關元穴施灸時,被施灸者平躺,施灸者站于一旁,手執點燃的艾條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,距離皮膚3厘米,平行往復左右方向或反復旋轉施灸
【施灸時間】每日灸1次,每一次灸3-15分鐘,灸至皮膚產生紅暈為止
【功效】滋陰補腎,調理肝脾,培元固本,疏理腹中氣機。